物料循环
两相初混合后,产品会通过转子/定子的推送循环回容器:从容器下方通过均质器进入容器上方,最后再返回均质器。这种强制的循环路径使企业能够准确评估整个批次需要的时间:通过记录物料通过转子定子均质器一次的时间,可推出所需的循环次数和均质时间。物料外循环的另一个优点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非常明显。尤其是在涉及大批量和大容器的情况下,很难仅凭产品本身保持均匀的温度,而采用物料外循环则能使径向温度的分布相对恒定,而且在加工结束时还可以通过应用高水平真空,确保消除气泡,并产出光滑、有光泽和稳定的产品。
脱泡过程
根据产品的性质,其密度可能会在工艺阶段显著下降。脱泡工艺会显著影响下游灌装的精度和生产率——产品及容器的类型将决定容量灌装的公差要求,如果在灌装前能够进行恰当的脱泡,则能使灌装精度更容易地保持在公差范围内。在FrymaKoruma的乳化罐内,产品完成脱泡后可以在均质器的泵送作用下排入缓冲容器中,这时可调定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均质模式下,转子和定子靠得很近,对产品的剪切作用就十分强烈;而在泵送模式下,通过调节定子位置,可以将转子和定子分离,剪切作用会因此大大降低。所以在泵送模式下,物料被均质器排放后产生的温升也十分微小。对于极易起泡的产品,则可以采用短回路循环。通常的循环回路会将产品输送回容器的顶部,而在使用短回路循环后,产品会被输送回罐体底部的锥形区域,避免了与空气接触。这些功能使得脱泡工艺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而改变——既可以进行完整的循环,也可以只是简单地通过观察镜下的搅拌器进行搅拌,以消除产品中夹带的空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