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林贝尔

服务热线:17511683092
17511683092

他们都在找: 96孔微孔板混匀仪QB-8002 旋涡混合器VORTEX-5 多管混匀仪BE-2600
当前位置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

H7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(其林贝尔QL-200使用)

返回列表 来源:未知 发布日期:2019-11-12 09:29【

近年来,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菌膜已成为食品安全领 域中的研究热点。生物菌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 应生存环境而黏附、生长于组织表面,在菌体-菌体和菌 体-接触面的相互作用下,通过菌体增殖、分泌胞外基质 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细菌聚集体。形成菌膜 后,细菌菌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会大大增强,对工业 清洗剂和消毒剂具有更强耐受性,不易清除,残留的生 物菌膜可在环境适宜时脱落出细菌菌体,成为潜在污染 源,进一步造成交叉污染,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。 大肠杆菌O157:H7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食源性致病 菌,每年都会爆发多起因大肠杆菌O157:H7污染而引发的 食物中毒事件。有研究表明,大肠杆菌O157:H7在固体表 面(如加工器械表面、畜禽胴体表面等)产生黏附的特 性是其造成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。

1 材料与方法

1.1 菌株、材料与试剂

实验用大肠杆菌O157:H7共1 4 株,包括菌株 CICC21530(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) 菌株ATCC43895(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)、菌株 NCTC12900(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), 其余11 株为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实验室 分离自牛肉和牛粪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(tryptone soya agar,TSA)培 养基、胰蛋白胨大豆肉汤(tryptic soy broth,TSB)、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酵母提取物(tryptone soya agar yeast extract,TSAYE)培养基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; LIVE/DEAD® BacLight Bacterial Viability Kits(L7012) 美国Molecular Probes公司;磷酸二氢钠、磷酸氢二钠、 氯化钠、结晶紫、乳酸、戊二醛、锇酸、乙醇 南京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。

1.2 仪器与设备

M2多功能酶标仪 美国Molecular Devices公 司;SZX超净工作台 上海浦东跃欣仪器厂;LDZX30F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; SG403A Sterile GDRD生物安全柜 美国Baker公司; 拍打式均质器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;生化培 养箱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;QL-200微型 漩涡混合仪 海门其林贝尔仪器有限公司;2-16KL高 速冷冻离心机 美国Sigma公司;DHP-9052型电热恒 温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;LSM 710 CLSM 德国Carl Zeiss公司。

1.3 方法

1.3.1 菌液制备

冻藏的14 株大肠杆菌O157:H7经TSA平板划线,于 37 ℃培养24 h,挑取单菌落接种至3 mL TSB中,37 ℃ 摇床培养18 h,再吸取1 mL菌液转接至100 mL TSB 中,37 ℃摇床培养18 h,使菌液浓度达到108 CFU/mL 左右。取1 mL培养好的菌液离心(6 000×g、5 min、 4 ℃),弃去上清液,用磷酸盐缓冲液(pH 7.2)洗涤 2 次,重悬后备用。

1.3.2 大肠杆菌O157:H7黏附性能比较

采用微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。取500 μL 备用菌液,接种至一定体积TSB中(菌体浓度约为 2~3(lg(CFU/mL))。吸取180 μL置于96 孔细胞培养 板中,封口膜包被,于25 ℃培养72 h,以不接种细菌的 TSB作为空白对照。培养结束后,弃去微孔中的细菌培 养液,无菌蒸馏水洗涤3 次,室温下干燥45 min后,每孔 加入200 μL 0.25 g/100 mL结晶紫染液染色30 min,弃去 染液并用无菌蒸馏水洗涤3 次,200 µL体积分数95%乙醇 溶液洗脱30 min,最后将微孔板置于酶标仪中在570 nm 波长处测定其OD值。每个菌株重复6 次。

1.3.3 微孔法分析大肠杆菌O157:H7生物菌膜的形成曲线

根据1.3.2节结果,选取生物菌膜形成能力不同的几 株大肠杆菌O157:H7,按1.3.2节方法进行微孔板操作,分别在培养2、4、8、12、16、24、36、48、60、72、 120、168 h取样,以不接种的TSB作为对照组。经结晶 紫染液染色、乙醇洗脱,570 nm波长处测定其OD值,所 得OD值按照培养时间绘制菌膜形成曲线。每个菌株每个 时间点均重复6 次。

1.3.4 酸应激对菌株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

根据1.3.2节和1.3.3节结果选取代表菌株,研究酸 应激对其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。用3 mol/L乳酸溶液和 1 mol/L盐酸溶液分别配制系列pH值梯度(pH 3.5、 4.0、4.5、5.0)TSB作为酸性培养液,同时以未经酸处 理的正常TSB作为对照。采用机械脱落平板计数法检 测菌膜形成。 按1.3.1节方法进行菌液制备,取100 μL备用菌液接 种于10 mL载有不锈钢片的上述不同酸度TSB中,菌液 浓度约为106 CFU/mL。将接种好的样品于25 ℃静置培养 2、4、8、12、24、48、72、120、168 h,规定时间取样 后,对培养装置里的浮游菌数和不锈钢表面形成的生物 菌膜进行计数。生物菌膜计数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不 锈钢片3 次以去除钢片表面未黏附的游离菌体,用拍击冲击法采集钢片表面的黏附菌体,将清洗后的载有生物 菌膜的不锈钢片放入装有8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均质袋 中,并放入少量无菌棉,在480 击/min条件下拍击60 s, 吸取均质液进行梯度稀释,涂布至TSAYE平板中,37 ℃ 下培养24 h后计数。每组实验重复3 次。

1.3.5 酸应激下不同黏附力菌株生物菌膜的CLSM观察

根据1.3.2节和1.3.3节结果选取黏附力不同的代表 菌株,采用CLSM比较不同pH值时代表菌株生物菌膜 的结构变化。按1.3.1节方法制备菌液,取100 μL备用 菌液接种于10 mL载有不锈钢片的酸性和正常TSB中, 菌液浓度约为106 CFU/mL。将接种好的样品于25 ℃静 置培养,分别在24、72 h和168 h取出,无菌蒸馏水充 分洗涤不锈钢片以去除其上的游离菌体,吸取LIVE/ DEAD® 荧光染液对不锈钢片表面进行染色,室温避光 条件下充分作用15 min后,用无菌蒸馏水充分洗涤不锈 钢片以除去多余荧光染料,室温避光条件下放置自然干 燥,使用CLSM(60×,油镜)观察染色后的生物菌膜 结构。LIVE/DEAD® 为由核酸染料SYTO 9和碘化丙啶 (propidium iodide,PI)复配的荧光染料;其中SYTO 9 激发波长和吸收波长分别为480 nm和500 nm,可以将生 物菌膜中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菌体(活菌)染成绿色,PI 激发波长和吸收波长分别为490 nm和635 nm,可以将生 物菌膜中细胞膜损伤的菌体(死菌)染成红色,从而可 以区别生物菌膜中的活菌和死菌。每组随机选用10 张 CLSM图像,使用NIS-Element Viewer软件和Image J 软件 对图像进行处理。

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

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.0软件,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及Duncan’s多重比较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。

2 结果与分析

进一步选取中等黏附力菌 株ATCC43895为代表菌株,利用机械脱落平板计数法观 察酸应激下不锈钢表面该菌株生物菌膜的形成。结果表 明,pH 3.5乳酸-TSB的抑菌效应强,该菌株浮游菌数和 生物菌膜形成数量均未达到检测限,而pH 3.5盐酸-TSB 对该菌株浮游菌数和生物菌膜数量影响均较小,故对 pH 3.5乳酸-TSB和pH 4.0、4.5、5.0盐酸-TSB未作进一步 研究。示。培养24 h时可 发现两种培养条件下均开始有少量单个菌体黏附于不锈 钢表面,培养72 h时正常TSB中已有少量小的细菌“团 状物”出现,而pH 5.0乳酸-TSB组中的菌体出现连接趋 势,但未观测到“团状物”出现,培养168 h时正常TSB 中的菌体连接成“网状”结构,而pH 5.0乳酸-TSB组中 的菌体网状结构比较松散,且观察到较多红色菌体,表 明死菌数明显增加。

3 讨 论

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菌膜比游离菌体对食品安全的威 胁更大,菌体形成成熟生物菌膜的初始步骤是黏附于接触面,因此本研究首先对14 株大肠杆菌O157:H7黏附 性能进行比较,发现14 株菌株均能在聚苯乙烯微孔表面产生黏附,表明这些大肠杆菌O157:H7都具有形成生物菌 膜的能力,但不同菌株菌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。

4 结 论

生物菌膜是食品加工中微生物交叉污染的源头,本 实验结合食品加工实际环境探究较长时间酸应激对大肠 杆菌O157:H7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。采用微孔板结合结晶 紫染色法比较14 株大肠杆菌O157:H7黏附性能差异,结 果发现黏附性能存在明显菌株差异。选取较强黏附力菌 株J29,中等黏附力菌株ATCC43895和4 株较弱黏附力菌 株,采用微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菌膜形成曲线, 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在培养2 h开始产生黏附,但黏附性能 不同的菌株其菌膜形成曲线呈现明显差异。


 


免责声明: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